害蟲檔案?
haichongdangan
節肢動物門(Arthropoda)蛛形綱(Arachnida)蜘蛛目(Araneida或Araneae)所有種的通稱。除南極洲以外,全世界分布。從海平面分布到海拔5,000米處。
蜘蛛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,在維持農林生態系統穩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視。 [1] 體長1~90毫米,身體分頭胸部(前體)和腹部(后體)兩部分,頭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。頭胸部有附肢兩對,第一對為螯肢,有螯牙、螯牙尖端有毒腺開口;直腭亞目的螯肢前后活動,鉗腭亞目者側向運動及相向運動;第二對為須肢,在雌蛛和未成熟的雄蛛呈步足狀,用以夾持食物及作感覺器官;但在雄性成蛛須肢末節膨大,變為傳送精子的交接器。
蜘蛛多以昆蟲、其他蜘蛛、多足類為食,部分蜘蛛也會以小型動物為食。跳蛛視力佳,能在30厘米內潛近捕獲獵物。
人們普遍認為蜘蛛是一種昆蟲,但它們和蝎子、蜈蚣一樣,不屬于昆蟲。因為昆蟲的基本特征是體軀三段頭、胸、腹,2對翅膀與6只足。
形態特征
蜘蛛體長從0.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。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。部分種類頭胸部背面有胸甲(有的沒有),頭胸部前端通常有8個單眼(也有6個、4個、2個、0個的),排成2~4行。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,胸板前方兩個額葉中間有下唇。腹部不分節,腹柄由第1腹節(第7體節)演變而來。腹部多為圓形或卵圓形,有的具各種突起,形狀奇特。腹部腹面紡器由附肢演變而來,少數原始的種類有8個,位置稍靠前;大多數種類6個紡器,位于體后端肛門的前方;還有部分種類具4個紡器,紡器上有許多紡管,內連各種絲腺,由紡管紡出絲。感覺器官有眼、各種感覺毛、聽毛、琴形器和跗節器。
體外被幾丁質外骨骼,身體明顯地分為頭胸部及腹部,二者之間往往由腹部第一腹節變成的細柄相連接,無尾節或尾鞭。蜘蛛無復眼,頭胸部有附肢6對,第一、二對屬頭部附肢,其中第一對為螯肢多為2節,基部膨大部分為螯節,端部尖細部分為螯牙,牙為管狀,螯節內或頭胸部內有毒腺,其分泌的毒液即由此導出。第二對附肢稱為腳須,形如步足,但只具6節,基節近口部形成顎狀突起,可助攝食,雌蛛末節無大變化,而雄蛛腳須末節則特化為生殖輔助器官,具有儲精、傳精結構,稱觸肢器。第三至六對附肢為步足,由7節組成,末端有爪,爪下還有硬毛一叢,故適于在光滑的物體上爬行。
蜘蛛大部分都有毒腺,螯肢和螯爪的活動方式有兩種類型,穴居蜘蛛大多都是上下活動,在地面游獵和空中結網的蜘蛛,則如鉗子一般的橫掃。蜘蛛的口器,由螯肢、觸肢莖節的顎葉,上唇、下唇所組成,具有毒殺、捕捉、壓碎食物,吮吸液汁的功能。
大多數蜘蛛的腹部不分節。有無外雌器(稱生殖厴)是鑒定雌體種的重要特征。在腹部腹面中間或腹面后端具有特殊的紡績器,三對紡績器按其著生位置,稱為前、中、后紡績器,紡績器的頂端有膜質的紡管,周圍被毛,不同蜘蛛的紡管數目不同,不同形狀的紡管,紡出不同的蛛絲,紡管的篩器,也是紡絲器官,像隆頭蛛科的線紋帽頭蛛的篩器上有9600個紡管,可見其紡出的絲是極其纖細的。經由紡管引出體外的絲腺有8種,絲腺的大小及數目隨蜘蛛的成長和逐次蛻皮而增加。蜘蛛絲是一種骨蛋白,十分粘細堅韌而具彈性,吐出后遇空氣而變硬。
雌雄異體,雄體小于雌體,雄體觸肢跗節發育成為觸肢器,雌體于最后一次蛻皮后具有外雌器。
生活習性
由于蜘蛛對包括生境結構,生境類型 ,風、濕度和溫度 等環境因子變化高度敏感,可以作為監測生境和生物多樣性變化的指示類群,其物種組成和數量變化已成為環境監測的重要指標,能夠很好地反映環境變化過程及其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。
食性
蜘蛛多以昆蟲、其他蜘蛛、多足類為食,部分蜘蛛也會以小型動物為食。跳蛛視力佳,能在30厘米內潛近捕獲獵物,猛撲過去。蟹蛛在與其體色相近的花上等候獵物。穴居在土中的地蛛筑襯以絲的地穴,洞口有夜間打開的活蓋,捕食從洞口經過的昆蟲。漏斗蛛織漏斗網,昆蟲落網即引起振動;蜘蛛本身居于絲管內,末端窄而通入植物叢或石縫中。
大多數圓蛛用最少的絲織成面積最大的網,網像一個空中濾器,陷捕未看見細絲的、飛行力不強的昆蟲。網雖復雜,但一般在1小時內即能織成,多在天亮前完成。若網于捕食時破壞,則另織一新網??棃A網時,蜘蛛放出一絲,隨風飄蕩。如果絲的游離端未能黏在某物上,則蜘蛛把絲拉回吃掉。若該絲牢固地黏在某物(如樹枝)上,則蜘蛛從該絲橋上通過,再以絲將它加固。蜘蛛在橋的中央固著一絲,自身墜在一條絲上往下垂,到地面上或另一樹枝上,把此絲黏著。蜘蛛回到中心,拉多根從網中心向四周輻射的輻射絲。然后,蜘蛛爬回網中心,從里向外用乾絲拉臨時的螺旋絲,各圈螺旋絲之間間距較大。然后蜘蛛爬到最外圍,自外向網中心安置帶黏性的較緊密的捕蟲螺旋絲。一邊結,一邊把先前結的不帶黏性的乾螺旋絲吃掉。網全部完工后,有的蜘蛛從網中心拉一根絲(信號絲)爬到網的一角的樹葉中隱蔽起來。
若有昆蟲投網,透過信號絲的振動便可聞訊而來取食。有的蜘蛛頭朝下留在網中心,等候獵物,有獵物時先用絲將其纏繞,再叮咬之并將其攜回網中心或隱蔽處進食或貯藏。蝶蛾類較大,易于逃脫,故先叮咬后用絲捆縛。有的蜘蛛結共用網,如加彭的社會漏斗蛛(Agelena conso ciata)筑一大網,幾百只蜘蛛共同捕食。蜘蛛在控制某些昆蟲的種群上可能起重要的作用。有幾種毒蛛的神經毒對人有毒性??椌W過程引起科學上的興趣,并已用于研究影響神經系統的藥物(用藥后蜘蛛所織的網異于平常)。
以生活及捕食方式可以大致分成:結網性蜘蛛和徘徊性蜘蛛。
結網性蜘蛛的最主要特征 是它的結網行為。蜘蛛通過絲囊尖端的突起分泌粘液,這種粘液一遇空氣即可凝成很細的絲。以絲結成的網具有高度的粘性,是蜘蛛的主要捕食手段。對粘上網的昆蟲,蜘蛛會先對獵物注入一種特殊的液體棗消化酶。這種消化酶能使昆蟲昏迷、抽搐、直至死亡,并使肌體發生液化,液化后蜘蛛以吮吸的方式進食。
徘徊性蜘蛛則不會結網,而是四處游走或者就地偽裝來捕食獵物,如高腳蜘蛛,即臺灣俗稱的(蟲拿)(蟲額)。
有的蜘蛛可以用網做成一個氣球,隨風飄行到別的地方。
(一)化尸大法:
蜘蛛獵食時先用毒牙里的毒素麻痹獵物,分泌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溶解獵物,再慢慢吸食,一點兒不漏吃個干凈。
(二)自制保鮮袋:
蜘蛛怕光,經常對著透光和透風的地方結網。蜘蛛絲除了用來網羅獵物外,還可用來當保鮮袋,蜘蛛將吃剩的食物用網把獵物包好,留待下次食用。
(三)潔癖:
蜘蛛將吃、睡和拉的場所分得很清楚,家養的蜘蛛一般把籠邊當垃圾站,在那里大小便及扔食物殘渣。
(四)胃口極秀氣:
生活方式
蜘蛛的生活方式可分為兩大類。即游獵型和定居型。游獵型者,到處游獵、捕食、居無定所、完全不結網、不挖洞、不造巢的蜘蛛。有鱗毛蛛科,擬熊蛛科和大多數的狼蛛科等。定居型的:有的結網,有的挖穴,有的筑巢,作為固定住所。如壁錢、類石蛛等。蜘蛛似乎懂禮貌,凡營獨立生活者,個體之間都保持一定間隔距離,互不侵犯。
與一般昆蟲相比,蜘蛛是長壽命者,大多數蜘蛛完成一個生活史,一般為8個月至2年,雄性蛛是短命的,交尾后不久即死亡。其他如水蛛和狡蛛能活18個月,穴居狼蛛能活2年,巨蟹蛛能活2年以上,還有捕鳥蛛的壽命長達20~30年。
所有的蜘蛛生活,都利用絲,絲由絲腺細胞分泌,在腺腔中為粘稠的液體,經紡管導出后,遇到空氣時很快凝結成絲狀,絲的比重為1.28,強韌而富有彈性。
網穴蜘蛛,白天在網內,夜晚守在洞口,伺機獵食或外出覓食。雄蛛在土塊下挖一淺坑,穴居狼蛛在地下挖一垂直的深洞,舞蛛在洞口還加編了活蓋。這種活蓋是由多個絲層構成的。龐蛛的洞深達1米,該蛛體小,毒性強,一旦咬傷穴兔后,四分鐘即死亡。
咬傷與處理
在飼養、操作和采毒過程中,有時難免被毒蜘蛛咬傷。穴居型蜘蛛毒液毒性的大小,隨種類、性別、個體大小和成熟程度以及季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一般雌蛛比雄蛛的毒性要大些,而成熟蜘蛛又比幼蛛的毒性大些。從季節來看,剛出蟄的蜘蛛和孵化期間的雌蛛毒性最強。蜘蛛是以其頭胸部前端的一對螯肢進行攻擊的,毒液經由螯肢上螯牙的尖端小孔注入皮下,此時被咬處可看到兩個針眼口,嚴重時局部紅腫并逐漸擴大,在傷口的遠心端很快發生劇烈疼痛,常使人難以忍受,個別人被咬傷后大汗淋漓,并發全身癥狀如頭昏嗜睡、困倦無力、眼瞼下垂或嘔吐腹痛,更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、脈搏轉慢、心律不齊、視力模糊。
萬一被蜘蛛咬傷,最方便和有效的辦法是用火柴或煙頭燒灼傷口,以高溫破壞其毒素。但這個辦法必須搶在毒素未擴散之前,在被咬傷后1~2分鐘內進行。此外,還有以下幾種救護方法:
用生姜搗碎后敷在傷口處,或用高錳酸鉀溶液涂洗傷口,可使癥狀緩解和消失。
用熟煙絲擦拭傷口和紅腫部位,嚴重者還用熟煙絲數克或另用雄黃10克、青黛15克、梅片0.2克共研碎,溫水漱服。
用中藥秦艽250克,煎水當茶頻頻服用。
靜脈注射10%鹽酸普魯卡因(奴佛卡因)10毫升,亦可注射10%~25%硫酸鎂10~20毫升、10%葡萄糖酸鈣10毫升。
癥狀嚴重或休克的病人。可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0.5~1毫克腎上腺素。
服用季德勝蛇藥,具體按說明使用。